开封著名资深刑事辩护律师
法律热线:
律师文集
文章显示

中共甘肃省委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意见

发布时间:2016年1月10日 开封著名资深刑事辩护律师  
发布部门: 中共甘肃省委
发布文号:
(2006年11月14日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通过)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结合甘肃省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深刻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真正统一到中央的战略部署上来,不断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我省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我们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提高城市低保人员和农村五保户的生活保障标准,建立农村低保制度,积极解决极度干旱地区饮水问题和城镇零就业家庭的就业问题,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得到了较好安置;扩大县级财力自主权,解决乡镇公用经费不足问题,调动了基层的积极性;全面落实党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大力实施整村推进式扶贫开发,使广大农民得到了较多的实惠;不断增加社会事业投入,教育、卫生、科技、文化、广播、电视等方面的建设成效显著;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发展;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建立以领导干部为责任主体的信访工作责任机制,妥善处理了一大批信访突出问题;扩大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范围,提高城镇公立医院和乡村卫生院所的财政补助标准,积极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推进平安建设,全面落实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保持了社会治安大局的持续稳定。经过不懈地努力,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3)必须正视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全省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仍然存在许多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经济总量小同社会需求大的矛盾突出;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社会管理薄弱,发展活力不足;就业渠道少,劳动者平均素质不高,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大;农业基础薄弱,农民增收难度大,解决“三农”问题的任务艰巨;社会矛盾增多,涉及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相对集中;生态环境脆弱,资源保障能力减弱,人与自然的矛盾突出;体制机制性障碍比较多,民主法制还不健全;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还比较突出,党群干群关系需要进一步改善。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二、明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思路和阶段性目标
  (4)坚持分阶段、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当前的紧迫工作。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准确认识和把握我省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能够办得到的事情做起,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同全省“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伴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整个进程,扎实有序地向前推进。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思路。和谐社会必须依靠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并由全体人民共同享有。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按照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加快发展为基础、以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民主法制建设为保障,在党的领导下,推动社会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6)我省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到2010年,总的要求是:支撑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新兴优势产业和人力资源条件显著加强,涉及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发展的协调性和社会的和谐程度明显提高。具体任务是:城乡居民收入较大幅度提高,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社会就业比较充分;普九教育全面完成,职业技术教育成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渠道;城乡社区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得到初步完善和普及,医疗卫生条件有较大改善;地方科技创新体系初步建立,重点领域自主创新取得实质性进展;城乡文化设施进一步完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得到较大发展;公共财政的职能显著增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生态建设不断加强,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城乡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民主法制建设全面推进,执法司法活动得到有效规范;社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秩序良好,活力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团结和谐、奋发图强的局面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
  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
  (7)坚持科学发展,努力扩大经济总量。影响我省社会和谐的诸多矛盾,主要是由发展不足引起的;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加快发展。必须转变增长方式,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千方百计扩大经济总量。推进科技和体制机制两个创新,着力强化基础设施、新兴优势产业和人力资源三大支撑,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努力使我省的综合经济实力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8)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坚持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着力点放在培育新兴优势特色产业上,大力推进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形成以石油化工、有色冶金为骨干的上下游完整的产业集群。振兴装备制造业,积极参与国内外大型制造业的社会化分工与协作,大力发展零配件加工业。围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和信息技术的产业化,有选择有重点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继续加强水电、火电等常规能源开发的同时,积极开发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大力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现代中医药业的发展。
  (9)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按照长远有目标、近期有重点,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的原则,扎实稳妥推进新农村建设。从加强农村水利、道路、电网、沼气、通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入手,努力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从发展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入手,下功夫提高农民的基本素质;从职业技能培训入手,推动劳务经济快速发展;从发展特色经济入手,努力扩大农业内部增收的空间;从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入手,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和财力支持。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向县城和中心镇集中,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实力。
  (10)加大支持力度,加快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发展。完善扶贫机制,加大投入力度,继续实施整村推进式扶贫开发。对极度干旱地区的饮水问题,三年内基本解决。对缺乏基本生存条件的贫困地区,要把扶贫的重点放在发展教育上,力争使每一个新生代农民都具备转移就业和创业的能力。坚持采取特殊优惠政策措施,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更快发展。
  四、着力加强社会事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1)以普及义务教育和发展职业教育为重点,促进教育公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着力完成普及、发展、提高三大任务。下大力量巩固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努力降低农村学生特别是女学生、少数民族学生、贫困家庭学生的辍学率。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并将这一政策逐步向高中阶段延伸。城市学校要积极接纳农民工子女上学,保障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加快发展城乡职业教育,健全培训网络,以就业为导向,推行工学结合、校企结合的培养模式,提高培养的针对性,使青壮年劳动力掌握一技之长。稳步发展高等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合理配置教师资源,着力提高师资水平。认真解决教育乱收费问题,建立健全贫困家庭学生救助制度,保证让每一个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
  (12)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提高人民群众的医疗保障水平。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强化政府责任,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障制度。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发展妇幼卫生事业,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提高疾病预防和医疗救治能力。大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条件,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普及和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着力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坚持实施城市医疗卫生支援农村,推进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共享。强化公立医院的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整顿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探索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的具体途径,纠正片面创收倾向。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加强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监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
  (13)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形成富有活力的文化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布局,实现县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有文化站。优先安排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建设项目,突出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加大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实施精品工程,优先发展文化旅游、出版发行、现代传媒、文娱演艺等文化产业,逐步形成富有活力的文化产业群。树立品牌意识,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名文化品牌。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推动更多的文化产品走向世界。加强基层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14)发展科学技术,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认真实施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紧紧围绕新兴特色优势产业的培育推进自主创新,力争实现核心技术的集成与跨越。深化技术开发类院所企业化改革和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促进科研机构与大学、企业间科技人员的合理流动与合作,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继续支持以科技园区为主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建设,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强科普教育,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大力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
  五、以扩大就业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为重点,努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
  (15)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目标,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在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的同时,更加重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业岗位。认真落实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积极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强化政府促进就业职能,加强对大中专毕业生、零就业家庭、就业困难人员、失地农民以及退役军人的就业指导和服务。深化户籍、劳动就业制度等改革,整顿、规范和发展就业服务机构,逐步形成城乡统一的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和集体协商制度,落实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确保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加强劳动保护,维护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16)大力开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把开展劳务输出作为扩大就业的主渠道,促进劳务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着力提高劳务输出的层次和效益,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劳务基地和就业渠道。加强劳务培训,开展多种形式的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提高培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各级政府要明确责任,整合资金,增加经费投入,加强对就业培训的规划、协调和指导,调动各方面和社会各界抓培训的积极性。健全地区间劳务协作机制和信息网络,培育劳务品牌,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
  (17)建立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城市低保对象实行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城镇低保标准在连续三年每年提高10%的基础上,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形成正常的增长机制。加快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重点保障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的基础上,随着财力的增加,逐步扩大低保范围。抓好农村五保户供养政策的落实。
  (18)逐步建立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基金,加强基金监管,保证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逐步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强化保险基金统筹部分征缴,逐步做实个人账户,积极推进省级统筹。加快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从城市低保人员入手,逐步建立覆盖所有城镇非职工人口的合作医疗制度。推进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建设,做好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探索建立适应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优抚安置政策。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发展残疾人事业、老龄事业和慈善事业。加强减灾救灾工作。加快廉租住房建设,规范和加强经济适用房建设。
  六、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不断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19)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按照转变职能、权责一致、强化服务、改进管理、提高效能的要求,推进法治政府、服务政府和责任政府建设,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继续优化政府机构设置,推进政企、政资、政事以及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创新管理制度,为群众和基层提供方便快捷优质服务。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优化公共资源配置,着力解决就业、就学、就医、社会保障、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推行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进公共服务信息化,及时发布公共信息,为群众生活和参与经济社会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完善公共服务政策体系,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加强市场监管,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20)完善公共财政制度。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继续将财力向农村、基层、困难群体和公共服务领域倾斜。合理界定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逐步推行省直管县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完善“乡财县管乡用”的管理制度,着力解决县乡财政困难,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和县乡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逐步实现全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1)建立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坚持以预防为主,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提高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危害。完善覆盖各地区、各行业、各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建立突发公共事件预警预报信息系统、应急平台和专业化、社会化相结合的应急管理保障体系,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调、军地结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
  (22)加强基层服务和管理网络建设。加大城乡社区建设力度,真正做到“机构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场地到位、制度到位、工作到位”。创新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探索新形势下加强社区管理和服务的有效途径,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完善居民和村民自治,健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各项制度,形成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居民自治机制,协助政府做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工作。发挥社区单位、社区民间组织、物业管理机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实现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我管理有效衔接,政府依法行政和居民依法自治良性互动。整合社区公共资源,完善社区公共服务,开展社区群众自助和互助服务。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促进流动人口和当地居民和睦相处。
  (23)强化社会中介组织的服务职能。坚持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发挥各类社会中介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发展和规范律师、公证、会计、资产评估等机构,鼓励社会力量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领域兴办非企业单位。推进政府同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加强和改进对中介组织的监管,强化行业协会、学会、商会等社会团体的社会功能,使之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律性和诚信度。
  七、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
  (24)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各个层次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深化政务公开,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努力扩大基层民主,完善厂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办事制度,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保证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25)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大力推进依法行政,以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为突破口,进一步强化执法责任,确保每一个行政执法机关、每一个行政执法岗位、每一个行政执法行为,都有明确的执法依据、严格的执法程序、相应的执法责任,真正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办事须公开、违法受追究。进一步明确执法权限,减少行政执法层次,推进相对集中行政执法权的改革工作。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加强对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监督。
  (26)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认真组织实施中央关于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的改革方案,建立健全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改革和完善诉讼制度、检察监督制度、刑罚执行制度、教育矫治制度、司法鉴定制度、刑事赔偿制度。加强司法民主建设,健全和落实公开审判、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等制度。加强人权司法保护,严格依照法定规则、原则和程序进行诉讼活动。完善执行工作机制,加强和改进执行工作。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司法队伍。维护司法廉洁,严惩司法腐败。
  (27)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坚持以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为重点,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着力提高各级干部依法行政和依法执政的能力。把普法教育同解决社会热点问题结合起来,引导人民群众依法表达诉求。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加强和改进法律援助工作。
  八、大力推进平安建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28)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制度,全面掌握社会动向,及时发现各种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加大矛盾纠纷的调处力度,充分发挥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人民调解的作用,把各类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坚持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政策措施的协调性,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兼顾各方面的利益,照顾各方面的关切,注重从源头上防止和减少矛盾的产生。认真解决土地征收征用、城市建设拆迁、环境保护、企业重组改制破产、涉法涉诉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29)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健全和落实以领导干部为责任主体的信访工作责任制。对重大信访案件继续实行领导包案制,集中处理好信访突出问题。特别对涉诉涉法案件要加强督办和指导,坚持有错必纠,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力争尽快息诉罢访。建立信访信息系统,搭建多种形式的沟通平台,把群众利益诉求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对群众的合理利益诉求,要及时研究,能够解决的尽快予以解决,决不可拖延和搪塞;对某些不合理要求和暂时没有条件满足的要求,要及时地做工作,给予说明和解释,使矛盾得到化解。
  (30)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广泛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健全工作机制,突出打击重点,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着力整治治安问题和治安混乱地区,深入开展禁毒斗争,坚决遏制刑事犯罪高发势头。加强对犯罪易发高发人群的教育和管理,努力做好预防犯罪和减少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工作。完善政法保障机制,加强公安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等基层基础建设,改革和加强社区警务工作,打造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第一线平台。加强对敌斗争,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境内外各种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分裂等破坏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
  九、加强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1)坚持不懈地抓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天然草原保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野生动物和自然保护建设等重点生态工程,加强江河上游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及特殊生态功能区的建设和保护。扎实推进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和甘南黄河上游重要水源供给区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加强重点流域和重点城市的水污染、大气污染治理,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格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对高污染重点行业和企业,落实治理措施,明确治理时限,依法淘汰落后工艺和生产能力。
  (32)科学合理地利用资源。积极推进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建设。以节水为重点,推动节约型社会建设。建立资源开发有偿使用制度和资源补偿机制,对重要矿种和矿产资源必须进行高起点成规模的开发,着力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展境外资源合作。加大资源勘查力度,对重点矿产资源集中力量进行详查和勘探,努力提高资源保障能力。
  (33)严格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坚持“奖励少生”和“处罚超生”相结合,认真落实平抑人口生育高峰的各项政策措施,严禁计划外人口出生,强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稳定低生育水平。继续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少生快富”工程和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救助制度。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问题,推进优生优育。
  十、加强党的领导,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政治保证
  (34)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增强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各级党委要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把握方向,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立足我省实际,更加重视社会事业建设,善于用社会事业的发展推动经济更快发展。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加强对社会建设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解决好本地区本部门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扩大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认真实施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综合考核评价办法,把领导社会建设的绩效作为考核内容,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利益关系、开展群众工作、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制定人才培养规划,抓紧培养社会工作急需的专门人才。加强和改进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领导,支持他们发挥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教育群众、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作用。
  (35)推进和谐文化建设,打牢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社会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开展“知荣辱树新风,再塑陇人品格”活动,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为改革发展稳定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环境。把和谐社区、和谐家庭等和谐创建活动,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广泛吸引群众参与,不断增强公民、企业和各种组织的社会责任,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36)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统一战线在促进社会和谐中的独特优势,加强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的大团结,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使全社会创造能量充分释放、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业活动蓬勃开展。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中的积极作用。
  (37)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重心在基层。根据基层党组织面临的新形势,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不断加强农村、企业、城市社区、机关、学校、科研院所和两新组织中的党建工作。坚持以改革的精神,进一步调整组织设置,明确职能定位,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健全让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建立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动员和组织广大党员做促进社会和谐的表率。
  (38)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反腐倡廉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持不懈地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处大案要案、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工作。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抓紧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
  省委号召,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加快发展为己任,心系群众,求真务实,在解决各种困难和矛盾中开拓前进,努力加快我省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

 



All Right Reserved 开封著名资深刑事辩护律师
All Right Reserved Copyright@2024 版权所有 法律咨询热线:13839986536 网站支持: 大律师网